離開北投圖書館,我們就到緊鄰隔壁的溫泉博物館
先給這座紅磚震撼到了
喜歡紅磚建築,從不同角度拍!拍!拍!
我們先從外圍環視一下
這裡早年是公共浴場,歷經時空變遷,疏於管理,逐漸荒廢
後來一群北投國小師生因鄉土教學,發掘這塊荒廢的浴場
於是到處陳情請命,經地方熱心人士大力奔走
終於在1998年修復成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並列為第三級古蹟
溫泉博物館共有兩層,一樓磚造,二樓木造
有日本傳統建築,也有英國維多利亞式樣建築
高聳的煙囪,令人注目
煙囪和半圓高窗屬於西風建築手法
走到這裡,我們有不同猜測
寫這篇的同時,為了準確性
我還特地打電話到溫泉博物館請教
原來這裡是露天劇場
三個人沒人猜對呢
入口處在二樓,所以我們就從二樓參觀起
為了保護木質地板,進去要換拖鞋喔
二樓展示北投的人文歷史.產業等主題
透過一些老照片,讓大家瞭解北投溫泉鄉的過往景象
最有名當是因北投特殊山坡地形延伸出來的『限時專送』
也就是利用摩托車接送特種行業女郎
1979年政府廢娼後,轉型擴大服務一般北投民眾
提供載客.買宵夜..等貼心服務
如今更跨足快遞.宅配等事業
相當具有北投地方特色
在動線上的設計:一樓泡湯完畢後更衣
再到二樓的榻榻米大廳休息
榻榻米大廳是日本傳統建築的做法,四周有紙門
是當時休憩.喝茶或下棋的地方
現在已改為活動大廳了
榻榻米大廳外面有一座望樓
可以遠眺北投溪周遭景色
二樓簡單介紹完畢,我們下樓囉
一樓展示有關溫泉相關設施用品等主題
吊點滴的牆壁
看到這些小孔以為是彈孔,不是啦!
問了志工,她的解說:
這些鑽孔是用來將防腐藥水注入木頭的
原來是防止木頭腐爛和防蛀用的
不過大多鑽孔都填起來了
現在只保留這一區,做為修復過程記錄
看到一個熟悉又懷舊的窗戶
小時候家裡的窗戶就是這樣
窗戶用雙手往上拉,旁邊的彈簧自動彈出
就這樣頂住窗戶了
這是專供女性淋浴的地方
這是一座大浴池,外圍的拱廊和列柱很有羅馬浴場的空間感
不過只供男賓使用,而且必須站著泡湯,因為這樣才能容納更多人
大浴場的角落有一個小窗口
是當時用來檢視浴場狀況,或是服務生遞送毛巾及乾衣服的窗口
彩繪鑲崁玻璃是整棟建築的特色
不過這些是複製品,因為原件在整修期間大多失竊了
一樓的圓形拱廊
左邊是大浴場,右邊則是彩繪玻璃的窗戶
接下來要去不遠處的梅庭和地熱谷了,請等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