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機會到蘆洲,對它很陌生
現在捷運蘆洲線通車了,來這裡很方便
女兒從報上剪下有關蘆洲周邊景點
有了捷運,一個人也可以輕鬆自由行
蘆洲李宅距離捷運蘆洲站不遠
在空中大學對面巷子
步行大約十五分鐘可到達
宅前的半圓形蓮花池
除了養魚之外,也可做為消防用水
池邊柳枝隨風搖擺,顯得婀娜多姿,引人思古之情
進入宅前大門
「隴西堂」為李氏之郡望堂號,指李氏祖先可追溯至唐朝天子於甘肅發跡
李宅為抗日名將李友邦故居,於民國95年正式以「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蘆洲李宅位於台灣台北縣蘆洲市,為李濯夫所創建,創建於1857年左右,現存之建物為1903年所建。1982年內政部頒布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法,當時李氏家族輩份最高的 嚴秀峰 女士以「歷史保存與家道承傳」為由,向內政部申請將祖厝宅院列為古蹟,後經內政部核定為「台北縣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第一座列為古蹟的民宅。摘自維基百科
李宅之整體造型樸素簡約,全宅未用木柱,是磚造石構之大型院落;無華飾,疊層之馬背脊屋頂,昂揚天際,是此建築之特色。摘自維基百科
蘆洲李宅被稱為「中原厝李祖厝」,因這棟房屋蓋在田野當中,佔地兩千多坪
人稱「田仔尾」又稱「田野美」
整個建築是台灣傳統農村家族聚落的古厝
全厝建有九廳.六十房.一百貳拾門
進入李宅感受到一份寧靜的氣息
沒有精緻的雕樑畫棟,卻有一份古樸之美
走在李宅好像走迷宮一樣,每間房間好像都可通
可是卻不是你要去的地方
一般民宅不可能在門板上畫門神,所以這是御賜的
李宅當初是聘請大陸山西省名匠來台主持重建
仿中原大厝規模設計,取材為上品的泉州石及福州杉
整修後之李宅,木牆部份均漆為黑色
古時的灶腳
以前廚房叫「灶腳」像這樣用磚砌成大灶.小灶
那時沒瓦斯,用的是煤炭
先用火柴點火在報紙上,然後迅速將木頭放在上面
最後再把煤炭加上
煤炭的灰掉在下層,可以用餘溫來烤地瓜
右邊小灶用來炒菜.煮湯
左邊大灶平時除了煮飯,也用來燒開水.洗澡水以及年節蒸年糕
右下:竹製的漏杓
左下:飯桶
上圖:鋁製的鏟子,拿來炒菜
左上:放碗盤的櫃子
左下:吃剩的菜用竹製的罩子蓋起來
右圖:以前吃飯都是長板凳或圓凳
用來裝水的大水缸或是以磚塊砌起來的水槽
從右邊取好井水倒入左邊過濾砂石,才能成為乾淨的水
這是竹子做的娃娃椅
媽媽忙碌時,把孩子放在裡面或是餵飯時也這樣
知道這是什麼嗎 ? 答案是尿桶
古早的便所通常設在家裡最邊邊角落,不在屋內
老年人半夜起來上廁所不方便
所以會在房間放一個木頭做的尿桶
冬天用來取暖的爐子
上面小型竹製的,可以隨身攜帶,通常都是老人在用
可以到處聊天
下面比較大的是陶土做的,通常是小孩子圍在那兒取暖
父母忙做事,根本沒有時間可以這樣享受
捷運三民高中站除了有名的添丁切仔麵外,還有湧蓮寺
兩者距離很近
湧蓮寺是百年古寺,供奉觀音,香火鼎盛
是當地市民重要信仰中心
湧蓮寺外圍街道聚集許多小吃,也是蘆洲人口中的廟口
熱鬧非凡
一路上不斷聽到遊客說著.問著〝切仔麵〞〝切仔麵〞
不絕於耳,看來媒體的宣傳力量果然驚人
不過別高興太早星期二公休
到了那裡,看到這塊牌子,簡直傻眼了,人算不如天算
一路問到了,遊客都站在那兒發呆,失望的表情可想而知
吃不到也要拍個照,算是知道在那裡就是了
貼心叮嚀
蘆洲李宅古蹟隱身在巷弄內,要從中正路的空中大學對面的小巷內進入
裡面沒停車場,記得把車停在外面
開放時間:9:30~17:00(16:30停止售票)
週一公休
票價:全票100元 優待票60元
電話(02) 2283-8896.
公車路線為:14. 225. 306. 704. 806. 221空中大學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