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到植物園隨拍
看到國寶級的烏來杜鵑既意外又驚喜
這是比較罕見的杜鵑
雖然數量不多
我也視為珍寶,一拍再拍
臺灣的杜鵑花品種繁多,其中最常見的是平戶杜鵑
例如臺大校園和陽明山地區主要的品種,就是平戶杜鵑
烏來杜鵑,又名臺北杜鵑
而因其葉似柳,又稱為柳葉杜鵑
花色淡雅的烏來杜鵑,枝葉及花形小巧
不像其他品種杜鵑,碩大豔麗
它是臺灣原生的杜鵑屬植物中
分佈最狹阻,且群數量最小的一種
僅分佈在臺灣北部北勢溪上游一帶
後來因為翡翠水庫的興建,淹沒其生育地
而導致在野外滅絕
目前台灣各地所見到的烏來杜鵑,都是屬於人工栽植
花小型,1-3朵,簇生或單生於枝條頂端
花色有淡紫、紫、粉紅及桃紅等顏色
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台灣特有杜鵑
灌叢高1至3公尺,分支多,幼枝及花萼密被剛毛
葉片為互生、橢圓披針形,嫩葉亦覆有剛毛
烏來杜鵑的學名
是由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於1921年所命名
他在1918年4月1日,由日本植物學家金平亮三引領
採自烏來社的一座警察駐在所前的植株
當地人告訴威爾遜,這杜鵑是從北勢溪上游一帶帶來的
威爾遜感念金平亮三的幫助
所以將學名的種小名冠上kanehira(金平氏)
所以又稱為金平氏杜鵑
而金平亮三在台灣樹木誌中,將其日名取為烏來杜鵑
這也是我們一直沿用至今的烏來杜鵑的由來
雖名為烏來,但其實原生地並不在烏來
以上烏來杜鵑資料來自 https://n.yam.com/Article/20190225155479
烏來杜鵑附近有一株南澳杜鵑
不仔細看,和烏來杜鵑相似
南澳杜鵑別名埔里杜鵑,是台灣特有種
當時花開不多,只有寥寥幾朵
南澳杜鵑的葉子比烏來杜鵑寬些
葉皮紙質,長橢圓形或倒卵形
植物園一向是拍鳥人最愛
每次來,都可見到他們專業的各種攝影器材
我的小傻相形見拙
突然看見一群人拿著手機,注視樹上,等待拍照
既然手機能拍,我的小傻應該也能派上用場
急忙湊上去,是一隻五色鳥,又是驚喜
今天幸運神眷顧我了..開心
樹上掛著一個木箱,應該是園方做的
最上面還有一個出入口
可是牠還是不停的啄著木箱,似乎想再鑿個洞
有人猜想,牠應該是在訓練自己的鳥喙
木箱上,已經出現幾個啄的痕跡了
牠並不是一直停在木箱上,會飛進飛出
飛走了,大家都很有耐心等待牠再飛回來
也會鑽進洞口,看不清叼甚麼出去,相當忙碌
一隻五色鳥,逗得大家好開心
我的小傻雖不是拍得很清楚
但也是拍得很興奮
植物園是認識植物最好的地方
交通方便,地方寬廣
看見好幾組小朋友戶外教學
不但長知識,同時又野餐,增加不少樂趣
來到池塘,水中一條不知名的魚,游得相當緩慢
猜是有人放生的
正當大家對池中的魚,議論紛紛時
有人眼尖,發現遠處的翠鳥
又是一陣騷動
我的小傻只能拉到如此,可惜了
橋上水泥護牆,一隻松鼠也趕來湊熱鬧
小白鷺這幾張是去年12月在荷花池旁邊拍的
牠依著小水盆,一個接著一個尋找食物
枕部垂有細長的飾羽,應是生殖期間
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期後會逐漸消失
覓食時,會用一隻腳在水中擾動
有趣的行為,引得大家圍觀拍照
走到最後一個水盆,又再度回頭
繼續尋找牠的食物
光是幾個水盆裡的生物,就讓牠吃飽飽
簡單的覓食,看了替牠高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