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布袋內傘頂洲,來到附近的高跟鞋教堂
位在海景公園的高跟鞋教堂
是一座高達17公尺的裝置藝術
雖然僅為裝置藝術
但仍以建築規格設計為標準
組合鋼管並外貼強化玻璃
教堂在夏令時間會有點燈時間
透亮的高跟鞋,在廣場顯得特別顯眼,閃閃發亮
2016年2月正式開放對外參觀
造成當時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曾幾何時,退燒了,人潮銳減
當天也只有我們一車遊客
想當時造價兩千多萬,如今風光不再
實在為這作品感到委屈
好奇當初設計高跟鞋的緣由
特地上網查了背後原因
原來早年台灣雲嘉一代
很多西南沿岸的居民,長期飲用含砷的地下水
導致烏腳病盛行
當時醫學不是很發達
嚴重的患者,必須截肢,甚至喪失生命
很多花樣年華少女,來不及穿高跟鞋走紅地毯
成了一生遺憾
雲管處特別以此為發想
打造這座高跟鞋教堂,紀念那些未能圓夢的女孩
結合周邊廣場的裝置藝術
打造一處充滿幸福浪漫意象的園區
還有幾個兒童遊樂設施
接著來到阿里山林業村
園區中間展示一座地景藝術作品 《 森林之歌 》
森林之歌設置於嘉義市文化路及縱貫鐵路交界區域
屬於阿里山林業村的一部份
由高聳神木及為里山火車鐵軌維主要意象
耗時約六個月完成
中央橢圓高塔有14公尺
連接兩條藤編甬道,通過甬道,朝高塔前進
宛如乘著阿里山小火車,穿過森林山洞,前往阿里山
藤編甬道,呈現自然的光影變化
走入其中,猶如森林火車行駛在蜿蜒山嶺,穿越山洞間
透空的圓頂,呈現日夜變化的天幕
時時刻刻讓人有不同驚豔
穿透的環繞外型,可以觀賞更多的自然野趣
一行人來到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門口立著火車陶板製作流程
鐵路車庫,顧名思義就是展示阿里山小火車
園區展示已退役的火車
SL-13是美國LIMA公司製造
負責載運木材和山地居民
1977年退役後曾於中影文化城展示
直至2009年又回到這裡
見證了阿里山林業的興衰歷史
停在旁邊的是1976年西德製造的DL-37柴油機車
主要任務是牽引客車和貨車
這是第五代引進的柴油機車
由於當時正和日本斷交
所以是唯一非日本製造的一批柴油機車
不過因為操作方式和構造和日本柴油機車有所不同
所以1989年就停駛了
已退役的中興號柴油客車
前方就是機車庫和調車場,聚集了幾部火車ˉ
不過這裡禁止遊客進入
此次旅遊主辦人是某國小退休老師
所以大部分團員也是退休老師
只有我們幾個不是
但大家以前曾一起出遊過,所以彼此很熱絡,相處愉快
這是此行最愉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