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以推廣客家藝文活動表演為主
是市民認識客家文化的據點和休憩場所
去的時候,室內區還沒有開門
先往戶外區的公園走走逛逛
《 竹夢 ‧築夢》
友善大地的自然竹構
敬字亭
客家先民有著敬惜字紙的美德
書寫後的字紙,處理相當慎重
在村莊設置焚燒字紙的爐亭,專門化紙
表示對讀書人及知識的敬重
敬字亭成為客家族群,敬文惜字的精神象徵
竹藝舞台
運用竹子強韌的縱向纖維以及中空有節的特性
並依據傳統建築柱子與斗拱的最佳比例搭建
這裡應該是許多戶外活動的地方
藝術創作 《牧童與牛 》
藝術創作《灌土猴 》
灌土猴是許多人的童年趣味生活
台灣大蟋蟀是田野常見的野生昆蟲
白天躲在洞裡,夜晚才會出來覓食
細看有點像猴子,但牠居住在土裡
所以被稱「土猴」
早年小朋友用水把土猴從穴裡灌引出來的趣味生活
稱為「灌土猴 」
藝術創作 《小農屋 》
文化中心的對面是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推了門竟然可以進去
就隨意看看
以推廣客家藝文活動表演為主
或許時間還早,一個人都沒有
所以也不知有什麼活動
文化中心九點半終於開門了
一樓有個祭拜義民爺的廳堂
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
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
義民信仰則是台灣在地形成的客家人信仰
也是數百年客家移民台灣後
在特殊的的歷史環境中.所形成的獨特信仰
註: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
在動亂時代,人們為感謝維持地方秩序
捍衛家族利益而犧牲的成員
一樓為展示大廳
看著這些客家農產品
可以想像過去農業社會的勞動項目
變成了情境體驗的教學
從前的疲累勞動,變成現在的舒壓運動
快樂的方法,也開始轉移
(解說牌說明)
藝術創作 茶香飄過新店溪
童遊客家夏令營 《 明日的餐桌 》 (展覽已結束)
孩子的夢想餐桌
不會做菜,卻滿桌的佳餚美味
別有創意的菜單
這孩子應該想開餐廳吧
小朋友的童言童語
童心的呼籲,讓人反省與感動
二樓為常設展
抓周的活動場地
遊客休息的地方
早年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長板凳
搭配四方桌使用
長板凳以樟木為材料
早期的木匠,都不使用鐵釘
而以傳統的卡榫方式組成板凳
▼客家夥房
最右邊的容器是豬油灌
油罐和一般陶罐不同的地方
在於豬油灌開口處有一圈凹槽
用來防止螞蟻或小蟲爬進油灌裡
所謂客家,從生活各個層面都有其特殊性
例如:在飲食上的客家小炒.梅干扣肉..等客家美食
在服裝上,紋飾.顏色也有其特徵,藍布衫.客家紅
都讓人一目瞭然的視覺風格
在音樂上的客語音樂,傳統戲曲與流行音樂
從語言.聲音到到表達議題的元素
我們都可以從這些不同的展現,找到其特殊性
▼客家節慶
提到客家茶,一般人多半還停留在「客家擂茶 」的刻板印象
忽略了千百年來,客家人所創造輝煌產葉的成就
打開中國茶業史,從南遷後主要的棲息地
中國贛南.閩西.粵東..等客家原鄉
到浮海東渡後的台灣
甚至在海外打拼的客家聚集地區
都可發現茶產業蓬勃發展的軌跡
客家人常以茶敬客,以茶會友
不僅是文化的傳承
更在南遷落腳過程中,發展了茶業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除了有主體建築體可看展,也可欣賞戲劇
勾起都會客家人濃濃的鄉情回憶
戶外的公園
更是民眾喜歡的休憩場所
讓市民體驗愉快的鄉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