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建築最吸引人之處
是「鯨背沙丘瞭望臺」與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
鯨背沙丘瞭望臺
象徵海中的鯨背與十三行人當時生存的沙丘
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
則象徵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資料取自官網~
記得以前來過十三行博物館
至今仍冰著,沒發文,也算過期品了
曾經拾階而上,可以看到大海
湛藍雄偉的臺灣海峽及淡水出海口
享受遠眺大海的遼闊感及攀行於屋頂上的新奇感
當天太熱了怕曬,沒有爬上去
先從服務台左邊展示館參觀
這是海底隧道
弧狀海底隧道,魚群.海底生態環繞四週
營造海洋世界的氛圍
地上一艘船,不仔細看,很難發現是立體的
還是志工告訴我才發現
很有真實感
水下考古學家工作室
德式水牛
羊齒
野豬頭骨
想要參加虛擬實境,要在海底隧道入口處登記
戴上虛擬眼鏡,不用下水,即可潛入沉船的船艙中
探索神秘的沉船境地
剛開始會有點頭暈,但習慣之後好些
記得有一段潛進船艙
金銀幣叮叮噹噹聲響,從四面八方掉落下來
很有臨場感,可惜撿不到
這種進入沉船的探索
沒有親自體驗,很難體會
英國的博哈拉號商輪,1892年從上海出發
途中因颱風,在澎湖姑婆嶼附近觸礁沉沒
此船難事件,引發全球關注
之後,英國也捐款在澎湖姑婆嶼興建紀念碑
因傳說曾經打撈出大量的金銀幣,又被稱為「王子船」
現在參觀右邊的展覽
介紹十三行博物館的由來
空軍少校的飛機編號應為三碼
但當時未能確認編號
故暫時以十三行之“13”命名
考古探坑
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第一眼看,以為真的人在探坑呢
入口處一面大螢幕
拍照時,驚見自己突然變了一個人,有點嚇到
哈哈...再仔細看看字幕
突然大笑起來
原來只要人走到螢幕前
變身的臉友,立刻掛在你臉上
好像在玩變臉
後來又玩了好幾次~開心
「人面陶罐」是最具特色的文物之一
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
微張的嘴角.兩旁立起的雙耳
生動的人面造型.裝飾在陶罐腹部
因為不能拍照.就只能簡單介紹
原住民的服飾
現場播放
各族依時節分為春祭.夏祭.秋祭與冬祭的祭典活動
由於原住民沒有文字
祭典成為傳承部落文化與族群記憶的管道
4樓「時光空橋」向左遠眺土地公廟
這是一座本位於八里觀音山大窟湖上的土地公廟
觀音山出產觀音山石,聞名全省
展示中的土地公廟,全身皆以觀音山石打造
從四樓同時也可看到八里汙水處理廠
處理新北和北市的蛋形消化槽
如果逛累了,一樓有休息的地方
也有簡單的輕食和咖啡
十三行博物館的旁邊
於今年五月新設置了「新北考古公園」
園區以十三行文化為主題
融入考古.教育.生態.藝術與人文等元素
為北臺最大之考古公園
也因太曬了,改天再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