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溪月眉賞完花海後
順遊大溪老街以及附近景點
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方
日治大正時代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
大溪老街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裝飾圖案
包括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蝙蝠等
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
形成大溪專有的特色
大溪老街因開發較晚老屋保存情況也較好
~以上参考維基百科~
老街上很多傳統的台灣古早味小吃
琳瑯滿目的台灣童玩
由於當地木器文化發達
販售各種木雕伴手禮
早年大溪結合大陸唐山師傅的木器製作技術
發展出傳統神桌.唐木家具的製造
經過歷代傳承累積的優異技術
使得大溪成為台灣神桌與唐木家具
首屈一指的生產中心
不過隨著社會變遷.木雕業已逐漸凋零
神桌店已經沒有幾家了
來到大溪.目光很難不被琳瑯滿目的大溪豆乾所吸引
現滷的.各式休閒豆乾以及罐頭醬菜
每樣都讓人有滿滿的購買慾
大溪幾乎和豆乾畫上等號
其中這幾家似乎比較有名
不過我吃起來覺得差不多
福仁宮
大溪老街的福仁宮香火鼎盛
每年農曆二月十一日開漳聖王誕辰前夕
福仁宮舉辦慶典,是大溪最熱鬧時候
大溪文藝季或陣頭遶境
都會在福仁宮廣場舉辦打陀螺表演
是大溪不可缺的文化特色
普濟堂
在老街另一座百年廟宇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
普濟堂會舉辦遶境活動
是大溪每年最盛大的廟宇慶典活動
老街走到底左轉,可以順遊中正公園
進入公園最先看到帆船廣場
站在廣場前面,可以遠眺橫跨大漢溪的武嶺橋和大溪橋
中正公園是一個充滿歷史風味的老公園
園區古木參天,是當地居民休閒好地方
也是遊客必遊之地
大溪保有一項當地特殊的民俗體育活動,就是打陀螺
每年還有陀螺節
公園內存有日治時期日本人所建大溪神社舊祉
經過歲月流逝,大部份已無完整建築體
僅保存部份遺跡
主體建築大溪神社已改為三層樓的超然亭
超然亭前面有一段仿日參拜道
兩旁設有五座石燈籠,很有濃厚的日本風情
生態池
相撲廣場
是全台僅存日治時期的相撲廣場架構
從公園走下階梯,可以到大溪橋
不過階梯很陡,下去要很小心
走到這裡,想起在天上的狗狗丸子
以前住大溪時,每天都會帶丸子來中正公園遛遛
下這個階梯,走在前面的牠
總會不時的回回頭,看看外婆跟上了沒
很窩心的丸子,這一幕永遠印在我腦海裡
大溪橋的入口處,是一座巴洛式的浮雕拱門
半圓形的雕花罩頂,看起來有如城堡般華麗氣派
兩旁灰白色的雕花與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式風格橋身
顯得古典雅致
夜晚點燈後,橋身更加光彩奪目,很有異國情調
大溪橋僅供行人和腳踏車使用,其他車輛不得進入
從橋上可遠眺武嶺橋
俯視大漢溪河階地形.地質樣貌
回程時,看見不知何時已經有電梯可以搭了
是長者和行動不便的人一大福音
這應該是首座風景區的透明景觀電梯
丸子又有故事了
電梯旁邊有個水池,水不深,但距地面很高
有次帶丸子要去大溪橋
下階梯後,魯莽的牠,竟然跌下水池
很慌張的在那裡汪汪叫
我也束手無策,水池旁邊雜草叢生,很難走下去
看到不遠處有情侶,急忙求救兵
年輕人總算把丸子救上來
從此,每當經過這裡,丸子不再這般魯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