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候某天,女兒相約去中正紀念堂
看圖坦卡門~法老王的黃金寶藏特展
要買票時,看見入塲處排了長長人龍
當時已發布武漢疫情了
可能是要維護有個良好展覽空間
所以進塲有控管人數
不確定要排多久才能入塲
正好看見中央通廊正在舉辦原住民族藝術展
既然來了,有免費展覽,而且空間也大,看看也無妨
以山海為父母,展現出代代相傳.多元豐沛的原住民族文化活力
這次山海原力原住民藝術策展
使用了南島語族的古語Ceoa.Pusu.Wawa(土地.根源.海洋)
試圖說明從古老智慧與當代對話,
才能在面對曾經歷史不公義的情境下喚起最初始的生命記憶。
〈取自官網〉
《繚繞獸面》
自己特別喜愛這個作品
所以從官網摘錄有關作品的介紹
獸面的形象,是幼時在建和部落(Kasavakan)部落最直接的記憶 ;
是愛、犧牲、奉獻與分享。
幼時持續的夢到自己隻身於山林,與野獸奔跑畫面 ;
時間於夢裡,呈現非線性的狀態,
能感受到的現實與虛幻,更是一種持續的錯置狀態。
以頭像為媒介與載體,嘗試對於泛靈的新術式崇拜,
透過各種紋飾,在本我之外蓋上另一層,
能夠連結超自然之神、 祖先以及動植物,
且更貼近心靈與自然之超我表象 ,轉化出新的文化樣貌
《血的交換》
《刑具》
《農夫與他的田》
《掏空》上下 《黑魯凱》右
《 掏空 》Emptying Out
作品不僅繼承並轉化太魯閣族原住民的編織傳統與技術,
更呈現林介文成為母親後的創作狀態-
需要在日常時間因照顧孩童而被切割之際,
找時間創作,以詼諧的方式呈現母親與孩子的關係,
以及土地與現代人的距離。
《 黑魯凱 》Black Rukai
在屏東駐村時創作的作品,
將魯凱族部落傳統的石板屋,結合藝術家擅長的編織創作,
將破碎的石板與織布編織成完整的圓形。
作品講述母親、土地與生命之間的連結,
傳達藝術家對土地的關懷,
從不斷編織、形塑作品的過程,為自然與族群文化發聲。
《彼岸》
噶瑪蘭族的傳承和香蕉絲工藝文化產業
《新社香蕉絲工坊》
當代創作多強調個人風格,而原住民族婦女共同創作之溫暖互助,
不啻為未來社會之共榮方向,
特邀新社香蕉絲工坊展示其集體採集、整理香蕉莖纖維、染色到織作的過程。
其中地織織作須耗費大量體力,
是噶瑪蘭的婦女坐在地上,把香蕉絲一線一線的織起來,
織成半成品之後,做成各種不同的生活用品。
《海洋》
達悟族語 Wawa (海洋)
意涵著海洋的寬廣.包容.深邃與神秘
乘載了島嶼民族的寄望
海洋即是希望.道路
可以連結其他島嶼邁向更寬廣的世界
夏曼‧藍波安與友人攝影作品
夏曼‧藍波安帶著長子藍波安,建造達悟族的拼板船
象徵著海洋民族的傳承,一艘拼板船即是一個達悟家庭的海洋。
從夏曼‧藍波安的影像、攝影、文字,帶出海洋民族達悟族的海洋世界。
《在我眼中 你是如此的美麗》
以一個把眼睛放大並深入的創作方式來呈現作品理念,
運用樹皮布深淺及紋路的不同呈現每個部位的皮膚。
此作品為瞳孔裡的我們,
當我們被對方注視時,我們的樣子就映入在對方的瞳孔裡,
由神經帶入使人感受到我們的模樣。
講述的是當你被我注視之下,
你或許會因為自己身心的殘缺感到自卑恐懼,
但不要害怕,因為在我眼中,你是如此的美麗。
攝影作品
《 3M 》
《土地的內在結構》
《失根的靈魂》
運用靜坐抗爭活動中獲得的巧拼成為創作的素材,
作品結合船與石板屋意象,
探討現代大眾共同面對的「失根」議題。
就像在汪洋中的船,
尋找對這個時代的看法、人生方向的追尋、民族所處的狀態等。
《雙手 雙腳》
《大海 花海》
《草原 山林》
此次展覽共有14位,8族的原住民藝術家
以及1位澳洲藝術家共同參與
充分展現每位藝術工作者,各自獨特的觀點和詮釋
藝術作品本來就不是人人都懂
不過看多了,也許對原住民文化會稍有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