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七月,就會想起北投十八份的紅藜
雖然想去瞧瞧,不過夏天是蛇出沒最多季節,一直猶豫著
湊巧格友大魚告訴我,十八份紅藜應該成熟了,要不要一起去
當然一定要的
到了那裏, 兩人大吃一驚
紅藜已經被園主採收交給花店了,現場只剩下幾株
大魚前不久才來過,沒想到今天竟然面目全非
我看了興不起拍照,還是大魚一再鼓勵
我想想也是,人家大熱天載我來,不應辜負美意
記得去年,我們兩人瘋著追紅藜
最先是大魚發現這裡有紅藜,幾乎每隔兩.三天就來觀察生長情形
後來我知道了,也一 起瘋
都是初次認識這作物,所以很好奇
如果我來了,拍照後就傳給大魚,讓她知道已經成長到甚麼程度了
那段時間,我們兩人真的很認真在追尋.做記錄
也許太沉迷紅藜的變化,那時一點都沒想到蛇的出沒
這是去年的事
旁邊種了玉蜀黍, 看起來就是很好吃的樣子
後來再到另一區
這區紅藜還沒有被採收,不過位置不好拍
不像前面那一區,可以很親近紅藜
本來我以為紅黎的花穗是由綠色逐漸轉成黃色.橙色.到後來的紅色
大魚告訴我,應該是品種的關係,呈現不同顏色
回家查了一下,果真如此
開始都是綠色,後來因為內含甜菜色素
所以會呈現金黃色.橙色.紅色.紫色......等等
甚至同一株混了不同顏色
色彩之豐富,令人驚豔
紅藜屬於台灣原生種植物 ,所以正式名稱應該是台灣藜
不但花穗色彩繽紛,葉子也是很多樣
不過這裡好像只有綠色
紅藜是原住民傳統糧食作物
大多和稻米或芋頭一起煮,也拿來釀造小米酒
在屏東縣三地門鄉的排灣族和魯凱族種植和利用最多
千年來一直被原住民譽為「穀物中的紅寶石」
它除了用在食品和花藝外
也是原住民豐年祭等重要慶典,不可缺的裝飾配件
據分析,臺灣藜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而為稻米的2倍;
臺灣藜的膳食纖維高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
礦物質方面,臺灣藜含鈣特別豐富,高達2,523 ppm,為稻米的42倍,燕麥的23倍;
鐵質與鋅的含量也很高,分為地瓜的11倍與8倍;
臺灣藜也含有重要的硒與鍺元素,並具有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
例如離胺酸、纈胺酸和組胺酸等,其離胺酸(lysine)為稻米的5倍,而離胺酸可幫助鈣質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抗體、荷爾蒙及酵素的製造,
所以米製品中若添加臺灣藜,可以彌補離胺酸的不足。
資料錄自 農委會台東農業改良場
初看以為榕樹上長芭樂,大吃一驚
大魚說是「草莓芭樂」在台灣民間叫它「榕仔拔」
果實成熟時,果皮轉為黃色,裡面的果肉是橙黃色,有草莓味道
大魚說這裡有出現五色鳥
看看牠啄的樹洞,太完美了.....好像用圓規劃的一樣
菜園裡也種咖啡樹,不過是園主他們自己享受,好羨慕
看到合歡想拍花苞,太小,拍糊了....給自己記錄所見
經過一處種植秋葵
看見有人正在採收,我們忙上前打招呼
原來是一位大學教授呢
丈母娘的地,他有空就上山看看,當起假日農夫
秋葵長很快,如果來不及採收,就變老了,只能拿來當種子
現場就好幾條巨無霸
旁邊還種尖葉的地瓜葉,聽說這種比較好吃
臨走前,他還隨手摘幾條秋葵送我們
萍水相逢如此多禮....好驚喜
也謝謝大魚一路解說,十八份就像她家的菜園
大魚常來,對這裡的環境和植物瞭如指掌
菜農大哥和她頗熟識,可惜那天沒碰到